在与客户的初步接触和沟通中,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:“我们用Excel也能做计划,为什么要用你们的数智化软件?”这种质问与其说是对新技术的不信任,不如说是对已有方法的一种依赖和固守。那么,为什么很多企业会觉得用Excel做计划已经满足需求,因此不再需要数智化软件呢?让我们深入探讨这个问题。
上面的质问之后,客户会接着讲述理由:我们的计划员用Excel做计划已经有两三年了,而且他们的Excel能力很突出,处理表格很快,能支持企业日常运营,没感觉有什么问题。
企业之所以认为Excel已经足够好,是因为他们尚未意识到现有方法的局限性。Excel的确功能强大,日常运营用Excel进行计划管理,表面上看起来是可行的,但实际上存在许多隐藏的问题。举个例子:一家企业有多个工厂,多个仓库和更多的销售门店,那么货物在工厂、仓库、门店之间的流转运输,流量和流向问题是计划员经常要决策的内容。如果只是依据过往经验加Excel统计,计算的结果就不一定是成本最优的结果。但因为实际操作中,还涉及很多约束条件,会让计划员或者管理层认为结果只能如此。此外,有些企业的规模是逐渐扩大的,这个过程中,Excel的局限性也不会一下凸显出来,而是逐步暴露的。
因此,基于以上的原因,企业很容易得出误判:现状可以维持,对数智化软件没有需求。
有些企业已经意识到Excel的不足,比如数据处理能力有限、协同工作困难、数据更新不及时等。然而,即使发现了这些问题,也还有很多人会认为这是工作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,而不是方法本身的问题。
比如,在零售领域,一个常见的行业难题是补货与库存管理。在使用智能补货系统之前,大家用Excel进行管理,很容易出现库存过剩或短缺的情况。然而,很多人并不知道这是因为Excel对业务规则的处理受局限所致,而误以为是管理不善或者市场预测不准确。
在汽车发展史上,有个经典的案例,这个案例后来也曾被广泛应用于新产品开发的场景,亨利·福特曾说过,“如果我最初是问消费者他们想要什么,他们应该是会告诉我,‘要一匹更快的马!’”人们不知道想要什么,直到你把它摆在他们面前。
Excel的弊端如上所述,对企业带来的影响也逐渐被企业所意识到。比如,Excel做计划时,主要依靠人工设定公式做数据处理,无法完成复杂的建模和优化,在面对复杂的业务场景和变化多端的市场环境时,就会显得力不从心。
数智化软件除了具备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,还提供协作功能,保证数据准确性,减少人工输入错误等能力。另外,各种类型的数智化软件还各有其优势。例如在供应链计划领域,有积兆科技的小流智算平台,它内置了先进的运筹优化算法以及其他人工智能技术,不仅能够对大量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和预测,帮助企业更加及时应对市场变化,更能对复杂约束条件下的业务场景进行多目标优化,实现比人工计划更为降本增效的智能决策。同时,各部门之间能够更高效地协同工作,制定和执行统一的供应链计划,提升整体运营效率。
看一个具体的案例。一家生产食品饮料的企业,每年的运输费用高达十亿。企业负责人很想从这个巨大的成本中挖掘出可降低成本的措施来,但人工经验想到的优化策略,资深的计划员几乎都用到了。看上去,运输现状似乎已经没有节省成本的空间了。
殊不知,人工经验和Excel在处理上百个SKU、几十个工厂(运输始发地)、上百个门店(运输目的地)——这些数据之间的关系时,如果要整体考虑如何安排生产和运输,最小起运量以及采用哪种车型,运输成本采用哪种方式(一口价或者阶梯式)等等,计算量会相当庞大,结果数量可能是指数级,如何进行比较从而择出最优?显然人工经验和Excel是无能为力的。企业在采用小流智算的软件工具后,对产品的流向和流量进行全局优化,仅运输成本就能节省10%。
在现代商业环境中,Excel作为传统的计划工具,虽然在某些方面依然有用,但其局限性和弊端越来越明显。在数据量大、业务复杂、市场变化快的情况下,Excel难以满足企业的需求。
但是很多企业对数智化转型也心存疑虑,认为这些项目可能涉及大量的人力、财力和物力,周期长,成本高,效果无法保证。那么,不妨从成本低、见效快的供应链计划转型开始,利用先进的数智化软件替代传统的Excel计划工具,构建更智能、更高效的供应链管理体系。这样,企业才能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保持灵活应变的能力,持续提升业务增长和竞争力。